第16章 活在洛阳
马上就要进入九月了,秋老虎依然厉害,中午的太阳还是火辣辣的。
转运司后衙,徐平坐在池边的大树下,读着一边石桌上的一摞信件。
不远处,秀秀认真地在拌着一碗凉粉,加着各种佐料。凉粉此时称“冷淘”,是洛阳城里最常见的小吃,无论士庶,没事时都喜欢吃上在碗。
第一封信是李觏来的,照例问安,并说了自己那里的情况。现在徐平出任京西路都转运使,是李觏的顶头上司了,信里对公事谈得更加仔细。
第二封是赵瑊来的,他是汝州的知州,也在徐平管下。两人是同年,以前的关系也不错,自然该来信问候。信里并详细讲了小铁钱在那里的使用情况,以及三司铺子。
后面还有几封分别来自张大有、李参等这些以前与徐平有接触并说得上话,现在也属下京西路管下的官员。李参是说了徐平离开后河阴县的善后事宜,以及孟州境内河道整理准备的情况。张大有除了问候,还说要在汜水县建官学,希望得到徐平的帮助。
此时地方上的州学县学不普遍,除了东京西京国子监,还有南京的应天书院规模比较大。尤其是前几年晏殊主政南京应天府,聘请当时赋闲的范仲淹主持应天书院,很是培养出了一批不俗的学生。因为朝廷有明诏,只有在三京和建节的大藩才允许办官学,一般的州里是没有官办学校的,县里就更加没有。这两年经常有臣僚上章要求大办教育,地方上经常有官员不顾诏令的限制,在州县办学,张大有便是一个。
长江以北有三个教育最达的地方,分别是东京开封府,京西路河南府,还有京东路的青州,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徐平在京西路,自然不能坏了传统,该支持还是要支持。
拿起最后一封信,徐平愣了一下,仔细看了看才拆开。
信是王尧臣写来的,他因为守父丧,辞官回家有些日子了。再过一两个月,丧期便就满了,写信问徐平,京西路有没有合适的职位。作为天圣五年的状元,王尧臣最早进入馆阁,中间虽然因为守孝耽误了两年,同年中官职资历还是仅次于徐平。
把信看完,徐平靠在椅子上,想了好一会。
王尧臣此时到地方任职,要么出任知州,要么到武臣任知州的大州任通判,两者地位相差不大,都可以接受。或者到转运使司担任判官,也是相当的资历。
京西路现在没有知州出缺,通判倒是有襄州,因为张耆在那里任知州,倒是适合王尧臣去。一任通判,再做一任知州,然后回朝任谏官或者御史,也是正常的晋升之阶。
突然,徐平想起现在河南府的通判同样出缺,能不能让王尧臣到河南府来呢?
秀秀调好了凉粉,端过来对徐平道:“眼看着到秋天了,怎么天还热得这么厉害?官人吃碗冷淘填填肚子,这东西凉凉的,也正好解解暑气。”
徐平把手里的信放下,端着碗对秀秀道:“前两天家里来信,说是徐昌这两天到洛阳城来,你让衙门里的人注意着点,不要让他进不了门。”
try{ggauto();} catch(ex){}
秀秀笑道:“官人何必操这个心?徐昌在开封的时候就照料家里的杂事,这些事情怎么会难得住他?对了,徐昌到洛阳,是要在城里置办产业吗?”
“是啊,秀秀,我现在当的这官,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要在外面跑,一家人住在衙门里很不方便。再者说了,你不听人们讲,生在洛阳,我们到了这里,有这机会,怎么能不在这里起处宅子?等到以后我们老了,便就来这里颐养天年。”
秀秀笑道:“官人真是想得久远,现在二十多岁,怎么就想到几十年后去了。”
徐平笑了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自然是要想得长远一些。”
此时俗语说“生在洛阳,葬在朱方”,朱方是江南润州一带,这话一听就知道是国初那些来到洛阳城的南唐士人说的。南唐崇尚奢靡,能被这些人看中的地方,自然绝对不会差了。洛阳城确实不够繁华,但城里地方广,地价不高,有点钱就可以建高门大院。这里又处于天下之中,地候合适,土壤肥沃,全国各地的花草树木大多都能成活。再加上汉唐历朝留下来的底子,什么假山奇石,奇花巨木,应有尽有。
只要手里的钱不缺,洛阳确实是个生活的好地方,远胜过京城汴梁。
作为一个北方人,自然也不会想什么“葬在朱方”,实际上后世流传更广的是“葬在北邙”,要说身后阴宅,洛阳北边的邙山才是第一等的地方。徐平想着等到自己有一天真地老了,这里就是最好的养老之地。实际上洛阳城里的那些豪门巨户,大多也都是致仕或者赋闲的高官。东西两京起宅第,是很多人的选择。
一边吃着凉粉,一边与秀秀说着闲话。
来到洛阳城里有十几天的时间了,徐平慢慢了解了自己面对的境况,心情开始沉静下来。现在面对的困局,无论是与他当年在邕州,还是去年回京城,都远远无法相比。一路各司之中,理论上最尊贵的自然是帅司安抚使,但实际权力最大的却是转运使。
自己现在手握大权,朝里有三司留下的人脉鼎力支持,地方上还有几个自己熟识的官员,想做什么事情谁能够真正挡得住?纵有挫折,也只是暂时的。
吃罢凉粉,徐平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眯了一会。
正在后衙一派闲适的时候,副转运使杨告急匆匆地走了近来。
秀秀看见,轻轻摇醒徐平,端了碗,自己先离开,让两个人谈事情。
到了徐平面前,叙礼毕,杨告从袖中取出一份书状来,递给徐平:“都漕,都进奏院下这两天的朝报来,里面有一份河南府上的奏章!”
徐平看了看杨告,接过奏章,看了看,放到石桌上,沉声道:“李若谷是什么意思?不是已经跟他说了,等过两天提刑司和帅司的人到了洛阳,再加上河南府、孟州和郑州的长官一起商议修河的事吗?他现在上这样一份奏章,是要拆台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om。68read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