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8章 衣冠南渡
西晋末,晋元帝避乱渡江,建立东晋,由于当时大批缙绅﹑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随之南下,史称“衣冠南渡”。
其后,历史上几次人口、经济、文化中心的较大的转移,一般都以“衣冠南渡”名之。
历史上有三次因动乱而发生的大规模人口南迁现象,分别是:
第一次,西晋末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定都建康建立东晋。
第二次,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徙。
第三次,北宋末,宋高宗渡江,以临安为行都,建立南宋。
此外,另有明初大移民,清代湖广填四川等人口迁移事件,但与上述事件不同,往往并不被放在衣冠南渡之列。
其中,史学界亦有只认可西晋末与北宋末这两次为“衣冠南渡”(也有历史学者三者皆称)。
西晋末年,这是中原政权和文明首次南迁,由西晋京师洛阳南渡至建康。
西晋晋怀帝、晋愍帝时期中原地区大规模战争不断,向中原迁徙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君主制政权,史称五胡乱华,并最终酿成永嘉之祸,中央朝廷受到威胁。
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第一次大规模南迁。
后西晋渡江后,中原士族等臣民相随南逃,王导依赖南渡的北方士族,团结江东豪强,协助司马睿在建康定都,建立了东晋政权。
晋统治者衣冠南渡后,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这是第一次比较重大的南移事件,此次衣冠南渡之后,天下的文化中心开始向江南转移。
唐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对唐王朝,史称“安史之乱”,这次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自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起,至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结束,前后历经七年之久。
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随后,北方的胡族攻入中原,唐朝进入战乱和藩镇割据时代,以及之后更为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
随着第二次“衣冠南渡”,大量中原人口向南方迁移,南方地区与北方中原的差距开始缩小。
有学者甚至认为,南北人口甚至已接近均衡。
一般认为,中晚唐至五代十国的这次衣冠南渡,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江南的经济和人文基础。
1126年(靖康元年)北方的金兵攻克宋都城汴京。
1127年(靖康二年)三月,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等北返,北宋亡。
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
汉族统治者衣冠南渡,在杭州建立南宋,中原汉人人口大量向南方迁移。
之后,蒙元又占领中原,中原地区破坏很严重。
南方的江南地区作为南宋的统治中心区域取代中原成为了新的经济中心。
此次南渡,发生在1127年(即赵构建炎元年、靖康二年),故也称建炎南渡。
一般认为,经过这三次主要的大规模南移,经济中心最终从中原地区转移到了江南地区。
……
四月,寄居南阳宛城的士民纷纷南下,准备迁移前往西陵依附于我。
try{ggauto();} catch(ex){}
“主公,贾文和圆满完成任务,不仅说服以谢安为首的一大批士族投降,并成功说降五万魏军!如今,谢安与魏军还在宛城、武关,士族则纷纷南下投奔,眼下士族车队已经抵达安陆境内!”张昭前往汇报道。
“我本无意接纳士族,奈何人家非要投奔于我,那我也没办法!子布,你可清楚南下的士族中都有哪几家?”我摊了摊手说道。
“回主公,多数是豫州、关中士族,主要以陈郡谢氏、陈郡何氏、颍川郭氏、颍川庾氏、顺阳范氏、京兆杜氏为首!”张昭回答道。
“除了谢家外,可还有哪些人才?”我随口问道。
“何夔、范晷、杜畿、庾亮、庾翼皆是名士!”张昭回答道。
何夔(生卒年不详),字叔龙,陈郡阳夏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西晋太宰何曾的父亲。
出身于陈郡何氏,为人孝友,容貌矜严。
避乱于淮南,成为袁术的下属。
后来投奔曹操,历任司空掾属、城父县令、长广乐安二郡太守、相府东曹掾。
曹操进封魏公,以为魏国尚书仆射。
曹丕成为太子后,拜太子太傅,迁太仆卿。
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何夔受封成阳亭侯。
因病辞官,去世后,被谥为靖侯。
………
范晷(?-约299年),字彦长,南阳顺阳人,西晋时期名臣、名士。
顺阳范氏始祖,官至凉州刺史、雍州刺史、左将军。
少年时期游学清河,清河郡守以为五官掾,历河内郡丞。
范晷政务勤勉,奉公守法,深得河内太守裴楷的赏识,慧眼识英才的裴楷遂将范晷推荐到西晋政府作了侍御史。
后为司徒左长史,转冯翊太守,甚有政能,善于绥抚,百姓爱戴。
征拜少府,出为凉州刺史,转雍州刺史。
倾心化导,劝以农桑。
元康(291-299年)中,加左将军,卒于官。
………
杜畿(163年-224年),字伯侯,京兆杜陵人,汉魏官吏、将领。
杜畿幼年父母双亡,二十岁时在郡中任功曹,后任郑县县令。
举孝廉,任汉中府丞,后弃官旅居荆州。
献帝建安年间,荀彧将其推荐给曹操,任司空司直,升护羌校尉,持节领西郡太守。
高干在并州反叛,杜畿改河东太守。
魏国建立后,杜畿为尚书,但仍留在河东郡。
曹丕即王位,赐其关内侯,召拜尚书。
文帝即位,封杜畿丰乐亭侯,食邑百户,为司隶校尉。
文帝伐吴时,杜畿为尚书仆射,留朝掌管。
黄初五年(224年),杜畿奉命制造御楼船,在陶河试航,遇大风沉没而亡,享年六十二岁。
杜畿为政十六年,专务崇尚宽缓仁恕,百姓有争讼,杜畿就为他们陈明义理,让他们回去思考。
结果乡亲们都相互自责而不愿去打官司。
杜畿劝勉百姓勤于耕织,劝课畜牧,使百姓得以殷富。
后又兴办学校,举荐孝悌之士,修整军队,讲练武备,使河东大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om。68read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