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read > 帝国风云 > 第二百九十七章 传奇将领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二百九十七章 传奇将领

小说:帝国风云作者:闪烁字数:1623字更新时间 : 2024-06-16 04:05:55
最新网址:www.68read.com

十二月二十四日,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驶出了斯卡帕湾,率领该舰队的是坎宁安海军上将。

在英国皇家海军中,坎宁安被誉为英国历史上仅次于纳尔逊的舰队司令官。

大战爆的时候,坎宁安在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担任参谋长,而当时的舰队司令官长期呆在英国本土,从事一些与舰队无关的事情,比如参与政客举办的聚会,因此坎宁安成了地中海舰队实质上的司令官。

在大战的第一年里,坎宁安策划的几次作战行动,不但成功压制住了跃跃欲试的意大利海军,迫使意大利老老实实的保持中立,还在东地中海上威慑了土耳其,让这个奥斯曼帝国的遗腹子呆在战场外。即便在意大利参战之后,坎宁安指挥的地中海舰队也在压制意大利的作战行动中表现突出,成功粉碎了意大利向北非增兵的企图,为粉碎意军在北非的进攻提供了有力援助。

一九四一年底,坎宁安回到本土,准备出任本土舰队司令。

当时,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司令在一场车祸中丧生,而坎宁安是最有资格接管本土舰队的将领了。

也正是在坎宁安离开之后,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开始走下破路。在接下来的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英国皇家海军不但丢掉了地中海的制海权,还丢掉了整个地中海,地中海舰队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撤退到希腊的克里特岛、再撤退到马耳他、然后是直布罗陀要塞,最终撤离了地中海。

当然,这与坎宁安没有半点关系。

有趣的是。在地中海舰队战败后,英国国内刮起了一股舆论风潮,矛头就指向把坎宁安召回来的英国海军大臣。认为如果坎宁安依然是地中海舰队参谋长,依然在指挥地中海舰队作战,那么地中海舰队就不会战败,英国也不会因此丢掉地中海的制海权,更不会撤退到苏伊士运河东岸。

当然,这只是舆论。

从本质上讲,地中海舰队战败,与有没有坎宁安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即便坎宁安留在地中海舰队。结局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最多是英国皇家海军在地中海多坚持几个月,给德意联军制造更多的麻烦。

原因很简单,英国皇家海军输掉地中海战争,不是因为没有足够强大的舰队,也不是舰队没有挥作用。而是在地中海战场上,制空权取代了制海权。而英国皇家海军根本不可能与强大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抗衡。更何况,英国皇家海军本来就没有足够多的、也没有足够好的舰队航母,要想夺取地中海的制空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见。就算坎宁安依然在指挥地中海舰队作战,也会以失败收场。

当然,这种舆论,极大的提高了坎宁安在英国皇家海军中的地位,他也因此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本土舰队司令官。

要知道。以当时的情况,在绝大部分英国人眼里,在已经输掉了地中海的情况下,绝不能再输掉北海了。

只是,坎宁安在本土舰队呆了一年,就没有获得什么机会。

不是他不够积极,而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根本就不给他机会,而且英国皇家海军也欠缺创造机会的能力。

在地中海战场上,虽然意大利海军并不算强大,战前在欧洲的排名还在法国之后,仅算得上是二流海军,但是在参战之后,意大利海军表现得非常积极,经常主动出海寻找皇家海军决战。也正是如此,坎宁安获得了非常多的机会。比如在一九四一年初,坎宁安就利用意大利海军主动出击的机会,在马耳他岛东南伏击了意大利舰队,一举击伤了包括两艘战列舰在内的多艘大型战舰,迫使意大利海军退回到塔兰托港,在接下来的半年内不敢出海。在坎宁安回国前三个月,他再次率领舰队伏击了意大利海军,并且在战斗中击沉一艘、重创一艘意大利的战列舰,使意大利海军彻底丧失了夺取地中海制海权的自信心,并且一直保持到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参战。

在北海,坎宁安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一九四一年上半年,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还比较活跃。比如,“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在执行破交任务的时候,就逮住机会干掉了英国皇家海军的“鹰”号舰队航母,开创了海战史上的奇迹。要知道,“鹰”号是历史上唯一被主力舰用重炮轰沉的舰队航母。可是到了一九四一年下半年,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就突然变成了哑巴,再也没有让主力舰出海活动。

当然,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一九四一年中期,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曾经打算让服役不久的“俾斯麦”号战列舰派往法国,然后出击大西洋,袭击在美英间往返的船队。结果,“俾斯麦”号还没有走出北还就遭到英国皇家海军拦截。虽然在第一场战斗中,“俾斯麦”号表现得极为神勇,仅用一枚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就把英国皇家海军吨位最大的主力舰,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建成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但是在接下来的第二场战斗中,“俾斯麦”号遭到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载机攻击,导致辅舵受损,而且位于舰尾的油舱也被炸穿,最终不得不放弃前往法国的行动。所幸的是,“俾斯麦”号并没有因此而被击沉,在出港后的第五天就带伤返回了威廉港。

此外,“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在北大西洋上战沉,也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造成了严重影响。

当然,影响不是很大。

按理说,德意志第二帝国完全没有必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建造“德意志”级这种不伦不类的主力舰。要知道,这种被称为“袖珍战列舰”的主力舰,标准排水量刚过一万吨,只有六门二百八十毫米主炮,航速也不到三十节,各项主要性能甚至比不上“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有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可见,“德意志”级并不适合执行舰队作战任务。

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建造“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也不是没有理由。

先就是,在“华盛顿条约”的框架体系内,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已经没有多余的吨位余额用来建造真正的主力舰了。事实上,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非常慷慨的把两艘战列舰、三艘战列巡洋舰与一艘大型巡洋舰赠送给了刚刚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就是因为其主力舰吨位严重超标,如果不送出去,就必须按照条约规定拆毁。

其次是,“柏林”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破交作战,让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看到了大型巡洋舰在破交作战中的价值,而且知道英国皇家海军并没没落,在下一场战争中,帝国海军依然需要破交舰。只是,“柏林”号的吨位太大、造价太高,因此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在“柏林”号的基础上做了缩减设计,比如把主炮减少到六门、降低续航力等等,设计出了“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

事实上,在帝国海军中,“德意志”级一直被当做大型巡洋舰使用。

当时,“德意志”号已经完成了破交任务,正在返回本土的途中,结果遭到英国皇家海军优势兵力拦截,在与“乔治五世”号激战数个小时之后,“德意志”号不敌英舰,最终光荣殉国。

根据“德意志”号上的幸存海员回忆,该舰一直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在沉没之前还在用仅存的几门副炮向英舰开火。最后,包括舰长在内的六百多名官兵随舰殉国,仅有不到一百人生还。

“德意志”号的英勇表现,还获得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尊重。在海战结束之后,英国皇家海军为阵亡的德军官兵举行了隆重的海葬,“乔治五世”号的舰长亲自主持了海葬仪式,并且宣称“德意志”号上的官兵是他在海战中遇到的最为勇猛的军人,是值得所有英军官兵敬重的对手。

当然,“德意志”号战沉,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打击非常大。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看来,再派大型战舰出海执行破交任务已没必要,不但收获的战果不是太多,反而很容易损失主力舰。相对而言,廉价的潜艇是更加理想的破交武器,而且不会对舰队战斗力产生影响。

结果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主力舰就很少出港了,潜艇成了海战主力。

也正是如此,坎宁安在一九四一年底回到本土,出任本土舰队司令之后,一直没有能够获得与德军作战的机会。

当然,这也与英国皇家海军自身有关。

别忘了,就在一九四二年,斯科特指挥的航母战斗群袭击了威廉港,炸伤了“俾斯麦”号与“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如果当时英国皇家海军手里有更多的舰队航母,有性能更好的舰载机,那么就算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公海舰队躲在港口里面,也逃不过打击,依然会受到惨重损失。

事实上,这也正是坎宁安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未完待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om。68read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