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read > 缆镇语录 > 累与不累(附录:《宝积经》4)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累与不累(附录:《宝积经》4)

小说:缆镇语录作者:沈志伟字数:1985字更新时间 : 2024-10-26 13:02:32
最新网址:www.68read.com

累与不累

烈日。

一队士兵在训练。

一个3000米长跑下来之后,教官问大汗淋漓的士兵:拨累不累?斳

拨累!斳士兵们异口同声。

拨累!好,再来3000米!斳

老二。

也是一个3000米下来之后,教官又问:拨你们累累?斳

拨不累!斳士兵们几乎是不约而同。

拨好吧!不累嘛再来3000米!斳

第三。

又到了问累不累的时候,众人一齐闭口,不知怎么回答好。

教官大怒:拨怎么不回答?斳

班长出列:拨叫我们怎么回答好,累是3000米,不累也是3000米?斳

教官一个立正:拨应该累,但我不怕累!斳

该如何正确理解中医?

关于这个问题,我相信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回答,中医嘛,就是中华医学的简称。这样的回答,当然不能是错误,但是我以为,它并不完全准确。中华医学应该是包括了苗医、藏医、回医、蒙医等其他少数民族的医学体系吧,事实上,我们必须清楚的是,这几种医学在理论体系以及治疗手法等等方面迥然不同,你是很难将其强行放进一个箩筐里的。日本、韩国将我们的中医称为“汉医”、我们的经方为“汉方”,或许这也是原因之一吧。

我个人认为,依据地域或者国别,来对一种理论体系进行定义与命名,是不够严谨的,而应该依据这种理论体系的底层逻辑或者最大特点才是正道。站在这个理解的角度,我觉得对于中医其实还有一种更为精确的定义,那就是“中介医学”。

那么,什么桨中介医学”呢?

这个问题,这里简单做一点解。

首先是中介,中介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之间,起到沟通联络的作用。那么,在人体上有哪两个对象的存在呢?我认为至少有三个层面的,一是藏象,二是形神,三是寄宿。

藏象学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即“藏”是指藏在身体内部的藏腑系统,而“象”则是指显露在体外或体表的表象,比方你两眼之间的鼻根处出现了一道横纹,那么有经验的中医就会告诉你,你可能心脏出现问题了。这里,这道横纹就是“象”,而心脏就是“藏”,人体藏腑系统出现任何问题,都会在特定位置出现相应的表象。而中医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这些表象去判断是哪个藏腑出现了问题,出现的是什么样的问题,该如何去进行治疗调理等,反过来,中医通过对藏腑系统的全面调理,在藏腑系统恢复了正常状态后,那些表象也就随之消失了。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比如癌症。西医认识的癌症是因为癌细胞的大量增加,吞噬了正常细胞,并造成人体器官的损伤或衰竭,从而导致了死亡,基于这种理解,那么,杀灭或清除癌细胞是当然的选择,于是,手术切除、各种化疗、放疗就大行其道了。而在中医的理解里,癌细胞大量增加并不是导致所谓癌症的原因,它和癌症的其他症状一样,也只是一个“象”而已,它指向的是该病患的体内阴阳已严重失衡,已成“阴实”之症,并造成了某处藏器或经络系统的淤堵,整个体内藏器之间的循环因此受阻,从而导致藏器功能衰竭并最终走向死亡。而基于这种理解,中医的治疗则是打通淤阻,调理阴阳平衡,恢复藏器之间的循环,做到这些之后,癌细胞就会自然降到一个正常值内,而所谓的癌症症状亦会消失。

看到了没有,这就是“藏”和“象”的关系,而中医,就是它们二者之间的中介者。是不是类似于推理中的侦探,追寻着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抽丝剥茧般直达案件的真相,并成功地破获案件、捕捉罪犯,使深受其苦的地方上重新恢复祥和与平静。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中介医学”,亦即中医的更准确之定义!

要想理解中医,必须先牢记两个概念,一是“系统”,二是“平衡”。人体首先是一个大系统,这个大系统下还分为藏腑系统、经络系统等,藏腑系统下又分五脏、六腑系统,五脏又分肝、心、脾、肺、肾各个系统。明白了吗,人体是由一个个系统逐次组成的一个大系统,这些系统各自联络、相互作用,从而促成大系统的正常运作,这就是“系统观”;而要维护大系统的健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维持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平衡,各个系统之间是一种五孝阴阳的关系,平衡是这种关系的最佳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之下的人是健康的。反之,若体内阴阳、五行失衡,则人必处于病郑因此,治病的根本就在于重新恢复这种平衡,这就是中医的“平衡观”。

同时,大家必须清楚的是,人是一个系统,而地、宇宙是更大的系统,人存在于宇宙地之间,也要努力平衡自己与宇宙地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中医所提倡的循道而活,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睡我睡、醒我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遵循的道。

从以上中医的“系统观”与“平衡观”不难看出,中医对于人体生理以及病理的研究,是一种偏向于宏观的、形而上的方向,因此,真正的中医基本都是全科,而不会如西医般分出数十种分科来。因为,中医并不纠结于表面的症状,而是通过这些特征判断出藏腑或经络的问题,从而直抵病根,从根本上去解决疾病。也就是,一个真正的好中医,原则上大多数的疾病都有能力去治愈,当然,限于某些条件,还是会有擅长或不太擅长的区别,比方:儿科、产科、外科等,基本上还是会由一些特定的中医所从事的。

try{ggauto();} catch(ex){}

中医当然也有其微观的地方,中医将每一个人都视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将统一的表面症状视为同一种病,因此,就会出现“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有趣现象。什么意思呢?比方两个被西医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到中医处治疗,或许有一个病人会接受主要针对肾脏的治疗,而另一个则针对其肝脏,这就是“同病异治”;另有两个病人,一个被西医诊断为白癜风,另一个则是荨麻疹,而在中医处接受治疗,可能会主要针对其肺部施治,这就是“异病同治”。也就是,同样是某一个藏器系统出现了问题,但针对不同的饶个体,其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就需要中医辨证施治,绝不是同一种症状就采取同样的治疗方案那么简单。而这,就是中医体现出的微观性了。

中医目前所处的处境异常艰难,一方面,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科研机构、主流媒体等,不仅根本上不真正重视中医,且四处打压中医,另一方面,民间莫名其妙地却掀起了所谓的“中医热”,各种伪中医、中医骗子充斥其间,进一步模糊甚至减低了人们对于中医的理解与信任。所以,现在谈什么振兴中医根本就不合时宜,我们想做的只是: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医术,并努力将古法中医的火种传承下去,因为我们相信,中医终会为世界所认可,并造福整个人类!

而这,也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之最终目的——保存它,并传播它!

附录:《宝积经》4

第四期

【宝积经|经文】

尔时,世尊告大迦叶:“菩萨有四法,退失智慧。何谓为四?不尊重法,不敬法师;所受深法秘不尽;有乐法者为作留难,诸因缘沮坏其心;憍慢自高,卑下他人。迦叶,是为菩萨四法,退失智慧。

■尔时

尔时,是指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上与大众汇聚,宣宝积法门的时候。

■世尊

世尊,是佛的十大尊称中的一种。十大尊称,也就是“如来十号”,分别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人师、佛世尊。从不同角度明了佛的殊胜功德。

■大迦叶

大迦叶,梵语名“摩诃迦叶”,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首,号称苦行第一。第二是阿难陀,多闻第一;第三是舍利弗,智慧第一;第四是须菩提,解空第一;第五是富楼那,法第一;第六是大目犍连,神通第一;第七是摩诃迦旃延,论义第一;第八是阿那律,眼第一;第九是优婆离,持戒第一;第十位是罗睺罗,密行第一。

摩诃迦叶生于王舍城近郊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加入事火沙门的团体,并成为事火沙门的领导者。后来在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三年皈依,成为佛陀的弟子,皈依后第八他就证得阿罗汉果,是佛陀弟子中最没有执着之念的人。大迦叶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赖,曾经受到佛陀分予半座的礼遇。大迦叶也曾自信地表示,即使佛陀没有出世,他也可以依自己的努力成为辟支佛。

○大迦叶召集第一次经典集结

佛陀涅盘时,大迦叶率领五百比丘在北方锋叉那耆国教化,得知佛入灭的消息,星夜带领弟子们赶到拘尸那城。释迦牟尼涅盘后,众弟子抬着金棺绕拘尸那城七圈,到了火葬的地方,火把却怎么也点不着。佛的弟子阿尼律陀:“这是佛陀要等迦叶来啊。”

大迦叶七七夜后赶到,迦叶一到,就见释迦牟尼佛从金棺中伸出双足,意思是提醒他不要忘了四出游化的嘱停此时,大家都很悲伤,只有平时就爱调皮捣蛋的跋难陀高胸,“你们何必为此伤心?以前佛陀整啰嗦不停,我们这也不对,那也不好。现在我们可以自由了,今后没有人能管束我了。”迦叶听了这话心里很着急,认为当务之急,应当把佛陀此前的佛法和戒律整理出来,使僧团能有遵循的准则。

佛陀涅盘后,大迦叶成为比丘们的统率者,在王舍城召集邻一次经典结集。直到阿难成为弘法继承者之后,他才开始隐居鸡足山入定,等待弥勒佛出世。在汉传佛教中,大迦叶与阿难尊者往往会被雕塑在释迦牟尼佛两边随侍,并一同接受供养。

敦煌莫高窟第45窟,迦叶、阿难尊者分立佛陀两侧。

○拈花微笑禅宗起源

大迦叶尊者还被尊称为印度禅宗的第一祖。根据《大梵王问佛决疑经》,有一次大梵王在灵鹫山,为了要令一切众生得大利益,恭请佛陀法,并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陀。

这时佛陀答应了大梵王的请求,高升法座,却一句话不,手里只是持着金婆罗花朝大家看看。在座之人都不理解,唯有大迦叶尊者破颜微微一笑。佛陀当即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咐嘱摩诃迦叶。”同时,还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予迦叶。这就是禅宗所的“拈花微笑”、“衣钵真传”的典故。

■导致智慧退失的四种情况

在这段经文中,佛陀明示了四种情况会使菩萨退步而丧失智慧。哪四种情况呢?

一是不尊重佛法,不尊重持法教化的法师;二是对所接受的甚深的大乘法,却视为秘密,不肯无保留地告诉别人;三是遇见了乐于追求正法的人,却推三阻四地加以阻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挫伤他们的热情和信心;四是骄傲自大,瞧不起他人。

一个修行人如果染上这四种坏毛病,就会退失智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om。68read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