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read > 缆镇语录 > 土郎中(附录:《宝积经》35)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土郎中(附录:《宝积经》35)

小说:缆镇语录作者:沈志伟字数:1255字更新时间 : 2024-10-26 13:03:02
最新网址:www.68read.com

土郎中

>缆镇并不大,但上等的医院便有二家:一家是缆镇卫生院,另一家是县里开设在缆镇的县第二人民医院。

>另外私人诊所也有七八家零星散在街上。

>因此生意并不好做,尤其私人诊所之间竞争更为激烈。

>但有一家却生意盈门,那便是老木诊所。

>老木诊所一不挂牌二不开大门,就诊者须从绕道从后门进入,但慕名而来者仍是人满为患。

>老木人称土郎中,大名木林森众人大多不知,年纪大的病人叫他土郎中,年轻的叫他木医师,土郎中自称老木,也产国挂过“老木诊所”牌子,但很快便被迫摘下了。

>土郎中祖上是开药店的,他自便在店中当学徒,学了不少中医知识。解放后,进帘地人民医院。

>院长看老木人好用,也老实,便把女儿陶子许给他。陶子毕业于省医学院,因此老木又在陶子手上学到了大量西医知识。

>到院长因公殉职时,老木成了医院副院长。

>陶子只年了一个女儿木洁。后来,陶子在一次下乡出诊中染上不知名的传染病,不治而去,那时老木三十九岁,木洁十九岁。

>如果不是那次事件,老木便一直当他的副院长了。

>新院长邹曲星私下为几个应做绝育手术的妇女开了假证明,得了十万元,结果被老木知道了。

>邹曲星暗中用钱想堵住老木的口,被老木一口回绝。

>老木举报了邹曲星等人,岂知邹曲星法力无边,把责任全推到了手下身上,事件过后不但毫毛无损,反而升了官,进两卫生局。

>而老木这个举报者反而遭了罪,不久被人找渣儿早退了,其实全是邹曲星捣的鬼。那,刚好老木五十岁生日,老木长叹一声,五十而知命,我该退出这是非之地了!

>提前退休后,老木便在缆镇旧街弄里开了一家“老木诊所”。由于老木医术高明态度好,镇上人有了病痛,全找老木。在别处开了针水在老木处注射,老木一概不收费。

>缆镇人多是农民,收入并不高,最怕生病。老木深知乡亲们的苦处,因此有个用药原则:少用药,用准药。在别处,医个感冒也要化三四十元甚至上百,而在老木手里也许只是一元或五角,一般不会超过十元。

>老木常对病人,人本身能制造药,吃多了反而不好。

>待老木把外孙女也嫁出去时,老木又一次遭了罪,被同行参了一本,他非法行医,被人摘了牌子关了大门。老木一气之下住进女儿家,索性歇了业。

>只过了一个月安稳日子,病让知老木在女儿家里,又找上门来。老木深为感动,于是又暗中开诊,但一不挂牌二不开大门,让病人绕道从后门进入,这样,别人便无话可了。

>老木一生孤苦,六十岁时又找过一个老伴,但那老女人嫌老木出手太大方又走了。老木热衷于做慈善事业,一生不知捐献了多少钱。后来,进了公证处,把名下的财产全给了女儿木洁,自已什么也不留,并且当场作了公证,女儿木洁从此无话可了。

>老木只用他的退休金以及少量的出诊收入维持生活,老木常平安是福,无财一身轻!

附录:《宝积经》35

第三十五期

【宝积经|经文】

又大迦叶,四种破戒比丘似善持戒。何谓为四?有一比丘具足持戒,大罪中心常怖畏,所闻戒法皆能履行,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正命清净,而是比丘有我论,是初破戒似善持戒。复次,迦叶,有一比丘诵持戒律,随所行,身见不灭,是名第二破戒比丘似善持戒。复次,迦叶,有一比丘具足持戒,取众生相而行慈心,闻一切法本来无生心大惊怖,是名第三破戒比丘似善持戒。复次,迦叶,有一比丘具足修行,十二头陀见有所得,是名第四破戒比丘似善持戒。

try{ggauto();} catch(ex){}

在现实生活中,破戒的比丘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可是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做得很好,可事实上却是在破戒的人,却不容易被发现。在这里,佛陀为我们列举了四种破戒比丘的行为。

第一类破戒比丘,他们能够全面地受持戒法,对于犯戒的大罪罪,一律心冀冀,心常怖畏,凡所受戒法都能够谨慎履行,做到了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其谋生活命也做到了正命清净。可是,这种比丘主张“有我论”,认为在生死轮回中有自我存在。这类比丘只是假现为清净持戒者而实质属于破戒比丘。

第二类破戒比丘,能够诵持戒律,熟习开遮持犯,可以依律而行清净。可是他们内心还存有身见、我见。

第三类破戒比丘,能够具足持戒,而且慈心广被,多行利他,可是由于执着有我相、人相、众生相,所以一旦听了一切法本来无生,心中就会生大恐怖,惊惶失措,不能自持。

第四类破戒比丘,他们勤苦修习十二头陀行,非常用功。可是他们心中认定有法可得,有实法性可证,违背了一切诸法性空不可得的正法。

十二头陀行,是十二种极端刻苦的修行方法。衣着方面有:但三衣、粪扫衣;饮食方面有:常乞食、不余食、一坐食、节量食;住处方面有:住阿兰若、冢间坐、树下坐、露地坐、随地坐;睡眠方面有:常坐不卧。

综合上面的四类行为,凡是取相、着英执我、立我,知见与世俗甚至外道一致,那么不管他们怎样持戒,都是违反了如来戒法的真义,都算是破戒比丘。

【宝积经|经文】

复次,迦叶,善持戒者,无我无我所,无作无非作,无有所作亦无作者,无行无非行,无色无名,无相无非相,无灭无非灭,无取无舍,无可取无可弃,无众生无众生名,无心无心名,无世间无非世间,无依止无非依止,不以戒自高不下他戒,亦不忆想分别此戒,是名诸圣所持戒行,无漏不系不受三界,远离一切诸依止法。

在这里,佛陀明确指出,真正善巧而清净持戒的比丘,心中应该存有这样的想法,一切法无我无我所、无作无非作、无有所作亦无作者、无行无非孝无色无名、无相无非相、无灭无非灭、无取无舍、无可取无可弃、无众生无众生名、无心无心名、无世间无非世间、无依止无非依止,这样的人,一切如法、清净无染,才可以称得上是真善净戒的人。

他们不因为自己持戒而自高自大,不会看不起他人所持戒行,能够以平等舍心而住,不会忆想分别,持戒犯戒,高下净染。

这样的善持戒,就是声闻、缘觉、佛所持的“戒斜。就好比佛在菩提树下,正觉法性而成佛,这就是“自然戒”、“上善戒”。

一念般若现前,自然的心地清净,无往而不自得,所做的一切均能符合法性要求。这样与圣道相应的戒,就是一般所的“道共戒”。

这种戒不与漏相应,是无漏戒;不为烦恼所缚,不受三界生死果报,远离一切诸法依止,不执着一切法。这样的戒,才是善净的持戒,才是如来清净戒学的终极意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om。68read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