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read >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 第十六章 人民日报报道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十六章 人民日报报道

小说: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作者:十月钱塘字数:1514字更新时间 : 2024-12-25 18:41:52
最新网址:www.68read.com

就是它了!

许跃新立即拿起笔,抬头看向陈艺雪:“有纸吗?”

“有,你产生灵感了?”

陈艺雪没想到许跃新这么快就有思路,立刻从包里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双手递给许跃新。

许跃新打开笔记本,将哼唱过无数遍的歌词写在纸上。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

……

一句句意境优美的歌词,在许跃新笔下如行云流水般诞生。

空气中淡淡的茶香,喝完酒尚残留的微醺混合在一起,许跃新挥动笔尖时,浑身上下充满酣畅淋漓的快意。

陈巧巧、陈艺雪在许跃新的脸上看到了恣意洒脱,先后侧过脸,想看清他究竟写出了怎样的歌词。

这一看,陈艺雪忍不住跟着念了起来。

“我们的未来,

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优美而又富有韵律的歌词,是那样地朗朗上口,陈艺雪红唇启合之间,脑海中已浮现一幅幅温馨美好的田园风光。

丰收的田野上,一袋袋粮食摞成小山,农民怀着喜悦勤劳收割,小孩子在田埂边嬉笑玩闹。

炊烟中,饭香弥漫了整座村庄,老人们聚在村口,祈祷将来又是一个丰年……

歌词写得好,真是太好了。

朴实而富有意境,书写出日渐兴旺的乡间,完美展现出新时代的农村风貌。

富裕、兴旺、新建的住房……

这些字眼,无不呼应了当下最高层对于农村工作的方针导向,还有什么比这更适合用作献礼歌词。

陈艺雪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视线随着许跃新的笔触移动,久久不能自拔。

直到许跃新搁下笔,用轻松的语调宣告大功告成:“写好了,你看看。”

说话间,他把笔记本推到陈艺雪面前。

“我刚才看了,写得非常出色。”

陈艺雪眸子里蕴藏着充沛的情感,就像随时要喷薄而出,“很少能见到这么好的歌词。”

“古有李太白醉酒写诗,今有新哥酒后落笔成章。”

陈巧巧再一次为男朋友的优秀发挥感到骄傲,用手肘碰了碰姐姐道,“我当初说他才华惊艳,话没说错吧。”

“我可没醉。”

许跃新及时申辩道,“区区小酒而已。”

“你说得很对,跃新在歌词中营造出的优美意境,以及充满希望的气息,令我过目难忘。”

“这首歌词,是一篇完美的献礼作,是意向和韵律的巅峰。”

陈艺雪不吝赞美道,“谢谢你,我为你的才华感到折服。”

歌词援笔立就,字里行间完美无瑕,许跃新的发挥超乎了陈艺雪预料。

陈艺雪往日清冷的脸蛋上,此刻充满了对许跃新的赞赏。

“我再给你配个曲。”

帮人帮到底,许跃新哼唱起记忆中的旋律。

陈艺雪立即拿出另一只钢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下曲调音色,时不时发出会心的赞叹。

经典曲目,能不叫好吗。

一曲终了,已是天擦黑时分。

许跃新在陈艺雪的真诚感谢声中,将她和陈巧巧送上归家的路途。

回到家,陈艺雪顾不得休息,从提包里取出笔记本,整理许跃新提供的词曲。

誊写完毕,陈艺雪开始清唱,曼妙的嗓音穿过房门,传进了客厅。

“这么快就把歌想出来了?早上还说歌词没着落呢。”

周至凤踩着缝纫机,不可思议道,“小雪可真能干。”

“是新哥替我姐写的。”

陈巧巧手里捧着人民文学,眼皮抬头不抬纠正道,“写得可好了,笔落惊风雨。”

“吹吧你,小说和音乐又不相通。”

周至凤仍是不信,她就没听说哪个写小说的能同时写好歌词。

这时房间内的歌声听了,陈艺雪出门喝水。

“就是跃新写的,他的确是满腹才华。”

陈艺雪在房间内听到了全部争论,出面为许跃新正名道,“你也不用刻意贬低他,我觉得巧巧跟他在一块挺好。”

周至凤直接哑火了。

早些年周至凤在乡下劳动时,种不好地一天挣不到几个工分,是陈艺雪拿工资给她汇过去,她才能顿顿馒头大米,而不是饿肚子。

因此全家她唯独敬畏陈艺雪,只要陈艺雪一发话,她再不服也只能心里憋着。

try{ggauto();} catch(ex){}

……

数日后,周至凤买菜时再次遇到吴燕。

搁往常,周至凤会和吴燕一起买菜。偏偏现在她一想起许跃新就不舒服,于是挤出笑脸跟吴燕打过招呼后,就找个借口走了。

吴燕也不以为怪,她性情豁达,很少把鸡毛蒜皮的事放心上。

不一起买菜就不一起买菜呗。难不成没了她,菜价还会多两毛钱?

吴燕干脆利落地买完菜,骑自行车回到家门口,看到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人在围墙下附近转悠。

出于这个年纪京城阿姨特有的警惕,吴燕立即推着自行车上前盘问:“同志,您找哪位啊?”

这两年回城知青越来越多,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导致治安恶化。作为居民她得留个心眼,自发维护住处的安全秩序。

“我要找一位名叫许跃新的作家,和他商量有关作品的事儿。他给我的地址就是这里。”

王潮垠说完拿出一张写有地址的字条,交给吴燕。

这……原来是找自家儿子的。

吴燕接过纸条,顿时若有所悟:“哦……你是他的读者,想来拜访是吧?”

王潮垠愣住了,旋即反应过来,张口笑了起来:“您猜对了,我就是许跃新同志的读者,想找他聊聊。”

“人家看门大爷不让我进去。”

谁说他不是《高山下的花环》的读者了。作为第一个看到这部作品的人,王潮垠事后可是反复阅读,恨不得把每一个字都刻进脑海里。

“成,我带你上去,不过我可不保证他有时间。”

吴燕一想到人家读者大老远跑过来不容易,热心肠止不住地涌了上来,爽快答应道。

有吴燕领着,看门大爷这回没再阻拦王潮垠。

“跃新,你读者来看你啦。”

上楼后,吴燕一打开家门,就冲里头喊道。

读者来看自己?

许跃新听到母亲的喊声,一时摸不着头脑。

这年头的个人信息泄露,应该还没后世那么严重吧……

自己还没跟读者通过信,他们怎么摸到地址的?

许跃新怀着疑惑出了卧室门,看到来人后哭笑不得。

“妈,人家不是读者,是我编辑。”

许跃新苦笑着纠正道,上前跟王潮垠打招呼,“王组长别见怪,我妈可能没听明白。”

“没,是我自己跟她说的。”

王潮垠和许跃新一起走到桌边坐下道,“看了《高山》那么多遍,不是你的读者是啥。”

“哦……原来您是编辑啊。”

“欢迎您来我们家作客,指导我们家跃新。”

吴燕搞明白真相,倒茶时客气地说道。

“不不,您孩子是天赋型作者,我当不起指导二字。”

王潮垠双手接过茶杯,道完谢后说道,“今天是想跟他聊一些作品相关的重要事项。”

吴燕转身从饼干桶里掏出点心,回头放到桌上:“那你们慢聊,我得去上班了。”

“点心不够吃记得拿啊。”

“够了,足够了,谢谢您热情款待。”

王潮垠望着桌面上堆成小山的点心,觉得这位阿姨可真是太好客了。

等吴燕出门后,王潮垠转向许跃新,说明此行来意。

“跃新,我是代表杂志社,以及市作协来找你谈话的。”

“你的作品很成功。短短时间内,《高山下的花环》已成为全国范围内脍炙人口的小说。”

“上级部门对此高度关注,领导们在我面前给予你高度评价。”

“作协替我们联系了《人民日报》的记者,希望能就文风问题,对你进行一期采访。”

“你不是跟健功说过不喜欢座谈会?他昨晚向我反馈了。杂志社经过通盘考虑,才决定用采访这种新颖的形式,对你和你的作品进行宣传,从而给文艺界带来一股新风。”

“你能接受吗?”

上头的决策速度真快,陈健功几天前才跟自己说上级部门在关注自己的作品,准备择机发声,今天王潮垠就过来了。

如他所说,放在这年头,采访确实是一种很新的作品宣传方式。

不过,还可以更新一点。

“多谢王组长,以及社里能考虑到我的意见,充分照顾我的想法和感受。”

“你说得没错,采访作为作品宣传方式,放在当下是很新颖的。”

“而在我看来,我们还可以有更新的选择。”

经过一番斟酌,许跃新不紧不慢地说道。

“哦?请讲。”

王潮垠语气颇感兴趣地说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om。68read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