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read >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 0188 微服私访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0188 微服私访

小说: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作者:明月在心中字数:1055字更新时间 : 2023-01-05 07:18:28
最新网址:www.68read.com

在唐朝,由于生产技术人力资源的限制,导致耕地效率的地下,有太多的山间荒地并未得到开发,甚至从未耕种!

若是曲辕犁得以推广,能够将山间荒地丘陵地带河谷之地完全开发,几乎能让大唐的耕地数量凭空提升两成!

这是什么概念?

现在大唐登记在册的人口达到三百万户一千五百万口,几乎无人饿死。若是多出这两成土地,便相当于能够再养活三百万人口!

什么叫盛世?盛世如何评定?煌煌大唐赫赫之威,如何长久的保持下去,如何更上一层楼?

最终极的答案——人口!如论繁荣经济还是对外战争,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人口几乎代表着一切。

只要有人,便可立于必败之地!这是所有人的共识,这是颠补不破的真理!

如此利器,即便一位寻常百姓献给李世民都能得到县男的爵位。

大唐的爵位等级,凡爵九等,一曰王,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从一品;三曰国公,从一品;四曰开国郡公,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从三品;七曰开国县伯,正四品上;八曰开国县子,正五品上;九曰开国县男,从五品上。

但面对这么一件利国利民的利器,李恪却犯了难。

最近李恪又是赈灾又是与苏家联姻,已经引起了太子府卫王府和楚王府的警惕,如果再把曲辕犁献上,又是大功一件,自己表现得太过于优秀,并不是什么好事,会让所以对手心惊胆战坐立不安,到时候可能会导致几个王府联合绞杀,那样就太得不偿失了。

如果把这个奇功推给别人,李恪又心有不甘,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李恪也不难免俗,想在历史上留下一点自己的印记,而曲辕犁的发明者必将载入史册,万古流芳。

但又想到曲辕犁能为大唐百姓减轻负担,为整个大唐提高粮食产量,却因为自己的私心而不能实现,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了。

李恪在客厅来回走动,左右为难,李恪从来就不是一个优柔寡断之人,一炷香后,李恪突然一拍桌面,大声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再说本王没有曲辕犁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比如利用粪便和材灰。”

接下来的日子李恪一直在骊山忙碌,主持修水池春耕…

━┉…  ━━……━━  …

春雨惊春清谷天,过了惊蛰,便是春分,昼夜平分。

古代的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乌至,二候雷始发声,三候

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待到春分一过,便是清明。

清明,源于“清明风”。春秋时《国语》中记载:一年中共有“八风”,其中“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汉朝刘安所作的《淮南子·天文训》中也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的记载。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然则今年的清明,老天爷似乎显得并不开心,不愿在春耕到来之际,降下一场如油的春雨。

太史局的那帮钻研历法天文的老学究们,给了李二陛下一个郁闷的推论——今年春季少雨。

别说生产能力极为原始低下的唐朝,即便是号称科技大爆炸的二十一世纪,气候对于粮食产量的影响亦极为重要。干旱洪涝,当人们面对大自然的天威,才能察觉到自身是如何的渺小,在天威面前,除了眼睁睁的看着,束手无策。

李二陛下愁的头发都快白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若是春耕不理想,这一年的收成能好的了?

难道自己登基改元的第一年就有可能迎一场大旱?

想到此处,李世民在太极宫里呆不住了,心烦意乱几乎处理不好公务,便嘱咐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留守长安坐镇,自己则收拾驾辇,摆驾骊山,出去透透气,顺便看看灾民的安置情况。

尽管李世民不喜排场,但帝王出行,必然车马辚辚,大张其事。

官道上浩浩荡荡的车队直往骊山方向行去,李世民于御驾之中想起一事,撩开车帘看了看空空荡荡的官路两侧,摆手将护卫出行的“百骑”统领李君羡招过来。

“若朕没有记错,此处应该聚集着大量灾民,如今都被汉王安置在骊山了吗?”

“是的!陛下!”李君羡恭敬道。

年前的时候,李世民还曾微服到此,见到连成一片的棚户,灾民衣不遮体,面黄肌瘦。虽然他把这份苦差事交给了李恪,李恪也承诺会好好安置这些灾民,但李世民却不认为他能在短时间内做到。

且不说收容这些灾民所需要的庞大金钱近乎一个天文数字,单单只是这么多人的房舍问题,就足够让人挠头的。

“汝可知这些灾民如今居住在什么地方?”李世民又问道。

这才是个大问题,虽然已经进了春天,但夜晚的气候依旧湿寒,若是无房舍居住,很容

易生病甚至死亡。

“这个……末将不知。”

李君羡深知自己手上这支“百骑”的力量,很是自律,不该自己去管的事情,绝对不越雷池一步。所以汉王李恪最近的所作所为,他是真的不知道。

李世民好奇心起,这城下原本供灾民住宿的棚户已然拆除,必是李恪给灾民找到住宿之所,可是几千人的房舍,他是怎么建起来的?

难道李恪只管他们一天的吃喝,并没有为灾民安置住的地方,任灾民自生自灭。

李世民不相信李恪是个这么灭绝人性之人,可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房俊是如何解决这些灾民住宿问题的。开春化冻这才几天,就能盖起来供成千上万居住的房舍?

一路上李二陛下忧心忡忡,刚一到骊山,更换了一身常服,便要微服出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om。68read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