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太子府决断
李世民想把李承乾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给他安排的老师都是海内大儒,都是名噪一时的大家。
若论圣人之道,明君之志,治国之道他们无所不精,而说到兵法一事,就不是他们所长。
而李承乾虽然有东宫六率,可是负责东宫六率的太保杜如晦和少保刘政会基本只是挂个虚职,根本就不来东宫。所以,东宫六率也不在李承乾的掌握之中。所以,李承乾身边除了几个侍卫之外,就没有一个像样的能懂兵法的人。
所以,东宫众人给李承乾出谋划策半天也没有拿出一个实质性的建议。如此,弄得李承乾对他们每个人都没有好脸色。
“你看看你们,平日里把自己吹捧到说什么会什么,问什么懂什么,怎么到了这个时候你们就拿不出一个好点的建议来呢?汉王参与组建新军,李泰和李佑还能善还能善罢甘休?你们不拿出个方案出来,让孤怎么下台,怎么跟父皇交代。”李承乾在想到李恪,李泰和李佑今后会因为组建新军献策而受到李世民的夸奖时,心里就不由地气愤不已。
“太子殿下不必动怒,汉王能向陛下推荐一个苏定方,难道我们太子府就不能向陛下推荐一个王定方、李定方马?”太子舍人王仁表突然道。
“王舍人说的对,微臣也建议殿下举荐一亲信之人,组建新军。”崔知机也符合王仁表的话说道。他们两个论才能不及张玄素和于志宁等人,论威望不及李刚于志宁等人。
唯有他们的家世,他们背后的家族的原因,才能让他们能够侍奉太子。所以,他们两个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便结成了同盟,时常给李承乾出些主意,以便不让自己失宠。
李承乾在听到王仁表的建议之后,眼前一亮,他也觉得王仁表说的有道理,没准李恪献策的目地就是为了推举苏定方呢。所以,他面色有些缓和的说道,“那不知道两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两人哪里有什么合适的人选,被李承乾一问,半晌沉默不语。李承乾又将目光转向李刚等人,见他们都沉默不语,脸上出现了怒色。
李刚和张玄素等人心中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因为刚才崔知机说让李承乾举荐一名亲信之人。可是,能跟李承乾有亲信之称的是谁?他们心里都清楚,除了长广公主之子赵节之外,再无他人。所以,他们宁愿沉默不语,也不愿意给李承乾推举这样的人,让李世民对他们心生不满。
而崔知机和王仁表如此说是因为他们都是世家之后,而赵节是公主之子,平时在一起很合得来,又见到赵节在被推选长安县令的
事情被驳回,才如此想帮自己的好友一把,顺便在李承乾面前献宠才如此说。此时见李承乾又要发怒,王仁表连忙道,“不知殿下与谯国公柴绍和平阳公主的长子柴哲威关系如何?”
李承乾失望的摇了摇头“柴哲威从小就与老三相交甚密,和孤并没有什么好往!”
“那殿下和桂阳公主和开化郡公赵慈景的长子赵节关系如何?”王仁表继续问道。
李承乾眼睛一亮道:“孤和赵节一起长大,情同手足!”
王仁表理了理胡须,一脸微笑道:“如此甚好,赵节能文能武,殿下何不举荐他呢?”
赵节是桂阳公主和赵慈景的长子,赵慈景英年早逝,他在武德初年战死沙场。
赵慈景死的时候,是开化郡公爵位。赵慈景的嫡长子赵节,继承了父亲的开化郡公爵位。李渊当朝的时候,赵节还是小孩子,没有得到官阶。
李世民称帝之后,对小外甥赵节多有提携照顾。赵节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就官拜刺史。
唐朝的贵族子弟,在正常的情况下,仕途起步于宫中亲卫。贵族子弟从亲卫晋升到刺史,如果没有破格提拔,大概要到40岁左右。
李世民念在赵慈景的战功,也看在姐姐桂阳公主的面子上,数次破格提拔赵节,让他提前十年,当上了从三品刺史。相比于大多数贵族子弟,赵节可以说是进步明显了。
但人心不足蛇吞象,赵节有个表兄弟柴哲威,继承了父亲的国公爵位。柴绍是李世民唯一的嫡亲姐夫,他与平阳昭公主的嫡长子就是柴哲威。柴哲威啥也没干,就继承了父亲的国公爵位。
柴哲威的进步,也比赵节更快,很快便官拜右屯卫将军。
同样是李世民的外甥,柴哲威是国公,赵节只能是开化郡公,赵节跟柴哲威一比较,心态就崩了。
赵节觉得,自己身为帝女之子,又是功臣之子,还是太宗皇帝的亲外甥,不能满足于郡公爵位。赵节想像柴哲威一样,搞到一个光宗耀祖的国公爵位。
赵节生活的时代,已经没有大仗打了,通过军功获得国公爵位的机会很渺茫了。既然军功之路不通,那就只能走拥立从龙之路了。
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虽然是太子,但是受到了魏王李泰的挑战。赵节和李承乾关系非常,自然便在李承乾和李泰之间,选择了拥立李承乾。
李承乾是长孙皇后所出的嫡长子,在母后活着的时候,太子地位非常稳固。长孙皇后去世之后,魏王李泰咄咄逼人。李世民偏向李泰,隐隐约约有了废太子的意图。赵
节眼看着自己押错宝了,就坐不住了。
赵节铤而走险,撺掇李承乾走父皇的老路,企图发动第二次玄武门之变。李承乾的兵变,还在筹划阶段,就被李世民发现了,兵变自然就失败了。赵节作为谋反积极分子,被关进大牢。
赵节的母亲桂阳公主,积极营救赵节。李世民很无奈,如果他赦免赵节的死罪,就怕别的外甥也会效仿谋反。李世民总共有19个姐妹,他的外甥加起来有几十个。不杀赵节,不足以震慑帝甥们。李世民没办法,只好杀了亲外甥赵节。
赵节之死,死于不知足,死于“人心不足蛇吞象”。赵节老是喜欢和柴哲威等人攀比,结果把自己送上了死路,当然这都是后话。
李承乾心仪的对象也是赵节,见王仁表这么说,又见众人不说话,就将事情定了下来,让于志宁给他草拟奏章。
而在一旁的李刚和张玄素知道李承乾的秉性,见此事已定,也就不再说话,免得自己又被他训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om。68read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