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 孔颖达
“混账,我儿诗词双绝,书法无双,一个区区的国子监祭酒如何不能胜任?”李世民不满道。
“陛下,虽然汉王殿下才华横溢,但毕竟年轻尚浅…”
“无需多言,去传旨便是!”李世民打断李顺的话道。
“偌!”
李顺见李世民如此坚决,便没在多言,只得去汉王府传口谕。
……
本王?国子监祭酒?
李恪接到李世民的口谕一阵懵逼,这父皇也太看得起本王了吧!
国子监祭酒,这是本王能够胜任的吗?
“李总管,到底发生了何事,父皇为何突然要让孤当国子监祭酒?”李恪疑惑道。
“这…”李顺有些为难,毕竟宦官和亲王相交甚密犯忌讳。
“李总管,如果方便的话,还请如实相告,如何不方便,本王绝不勉强…”李恪道。
“其实也没什么不能说的,具体什么原因老奴也不知道,老奴猜测与一本名为《三字经》的书有关系…”李顺道。
李恪闻言,心中大喊,“大意了,《三字经》虽然字数不多,但相比任何一本儒家经典也不逞多让…不是说好的低调吗?怎么不知不觉又浪了!“
“李总管稍等一下,待本王写一册推迟的折子,麻烦总管帮忙一并带回去…”李恪道。
“王爷请便!”李顺道。
须臾,李恪便把折子写好交给了李顺,李顺便告辞离开了汉王府。
待李顺离开后,杨宝山疑惑道:“王爷,国子监祭酒虽然官职不大,但却十分重要,为何要推迟?”
国子监祭酒就想到于国子监所以学生的老师,古人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不像现代的师生关系这么淡泊。
“就是因为这祭酒的位置太重要,本王才不得不推迟,因为太子党魏王党那些人是不可能让本王当这国子监祭酒的,与其到时候被赶下台。还不如现在就推掉,起码还能保住一份颜面…”李恪坦然道。
杨宝山立马便明白,“王爷英明!”
果然不出李恪所料,李世民有意让李恪当国子监祭酒的消息传出,朝野一片哗然。
太子党魏王党之人更是群情激奋,纷纷上书言明此事的不妥。
孔颖达更是在听闻此消息的第一时间赶往了皇宫…
李恪,一乳臭未干的后生,想和老夫平起平坐,老夫绝不答应。
……
初雪骤停,夕阳斜照,诺大的太极宫沐浴在金黄色的余晖之中。
寝宫之内,李世民正赤脚坐在榻上,惬意的品着香茗。
厅内家具全用雕镂精细的香梨木,地席铺以织锦,装饰的古瓷、挂雕、屏风等物一应俱全,夕阳的光辉透过西边的窗子照进来,给厅里的陈设镀上一层淡淡的金黄。
清淡的茶香随着茶杯里氤氲的水汽弥漫开来,飘荡在厅内的空间,沁人心脾,令人静心涤虑、浑然忘忧。
李世民端起白瓷茶杯,轻轻的呷了一口热茶,任凭滚烫的茶水滑进口腔,品味着香茶征服自己味蕾美妙滋味。
此茶看似简陋淳朴,饮用过程也不似以往的“茶汤”那般工艺繁复、佐料多样,但讲究却一点都不少。
水质、水温、火候、甚至泡茶的茶壶、饮茶的茶杯,每一道工序、每一件器具,都极为挑剔,丝毫含糊不得,否则沏出的茶水味道总会有些微不同。
而且这种清新隽永的醇洌,比之五味杂陈的“茶汤”犹有过之。
品着沁人心脾的炒茶,对于此茶的发明者李恪,李世民是越来越满意。
忽然厅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响,须臾,一名内侍走了进来,“启禀陛下,孔颖达孔祭酒求见!”
李世民闻言,眉头蹙起,“这孔颖达此时求见,会有何事?”
这孔颖达是他李世民还是秦王时,府里的十八学士之一,并且此人还是圣人后代,孔子的三十二代孙。
此人勤奋好学,师从大儒刘焯,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无论是在朝堂上,还是在士林里,都很有威望,李世民不好不接见。
“宣!”
“偌!”
须臾,孔颖达到来,拱手道:“参见陛下!”
“孔卿不必多礼!”李世民道。
“谢陛下,微臣听闻陛下有意让汉王殿下出任国子监祭酒?”孔颖达道。
李世民立马明白了,这老头是来找茬的。
“是有这么回事?孔卿此事有何不妥吗?”李世民有些不悦道。
“当然不妥,国子监乃我大唐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非知识渊博、德高望重之人不能胜任…”孔颖达直言不讳道。
“汉王李恪诗词双绝,书法无双,受到所以士林学子的推崇,就任这国子监祭酒之职不是相得益彰吗?”李世民淡然道。
“汉王殿下学识是不错,但他毕竟太年轻…”孔颖达寸步不让道。
“但他著书立说了!”李世民道。
著书立说?孔颖达一阵懵逼!
著书立说,
可是一个文人毕生的最高成就!
既能将自己的思想传承下去,又能避免满腹才华不因生命的终结而湮灭,更能得到世人的承认,在汪洋历史中给自己留一个名留青史的地位。
可著书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么?
锦绣文采、坚毅性情、士林的支持、雕版的巨额靡费……
让大多数文人望而却步。
“立说”,更是难如登天。
汉王殿下,刚二十出头,便能著书立说?
这绝不可能!
孔颖达忽然想起前段时间传得沸沸扬扬的《三国演义》,难道陛下所言汉王的著书立说,便是这《三国演义》。
“陛下,汉王殿下所著的《三国演义》虽然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它毕竟只是野史小说,远远达不到著书立说的程度…”
“不是《三国演义》,是《三字经》”李世民打断道。
“《三字经》?敢问陛下这《三字经》又是何书?”孔颖达疑惑道。
李世民知道这孔颖达是个死脑筋,不让他心服口服,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于是随手便把写有三字经的书递给了孔颖达。
孔颖达接过此书,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
孔颖达不由自主的产生好感,因为这“人之初,性本善”,是他儒家中心思想。
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法家的“人之初,性本恶”。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om。68read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