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汉中太守
当杨清得知曹丕死了的时候,已经是他回到成都的第三天了。
不知不觉中,曹丕篡汉已有七年之久,魏国根基日益稳固,北地百姓久不见汉家旌旗,怕是要对汉室的记忆越来越淡了。
曹丕病忘,曹睿继位,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辅政,曹丕倒是安排得精妙啊!议事堂内,诸葛亮笑着对众人说道。
曹真曹休都是宗室,但血脉偏远,有他二人执掌兵权,既可保证兵权握在曹家人手中,又不至威胁大宗帝位。
曹魏向来就有以偏远宗室或宗亲执掌兵权的成制,诸曹夏侯与国同戚,一旦这些人人才断层,曹家的皇权就有危险了。
而陈群和司马懿,一为颖川士族领袖,一为河内士族大姓,皆是河南士族在朝中的代表人物。
曹操起家以荀家、陈家这些河南士族为根基,立国后这些人及其后辈占据曹魏朝堂诸多高位,曹睿要想坐稳皇位自是离不开他们的支持。
四个辅政大臣,两宗室两外姓,各有所代,相互制衡,曹丕这手安排还是极其漂亮的。
屋内自诸葛亮以下,都是季汉的精英人才,当然看得出曹丕这手背后的深意,皆言有这四人辅政,曹魏政局当不会出现大的动荡。
伪魏政局骤然一变,诸位以为我等该如何行事?感慨了一番曹丕的安排之后,诸葛亮正色问道。
向朗作为丞相府诸吏之长,先言道:丞相,曹丕临终前虽精心安排陈群等人辅政,但曹睿毕竟初登大宝,一两年内根基不足,此乃难得良机,某以为兴复之机已到。
这已是府***识,在场之人听了皆是兴奋不已,马谡和杨仪二人跃跃欲试之神情更是展露无遗。
可某闻那曹睿虽然年轻,但沉毅明敏,极有见识,昔年就深得其祖曹操的喜爱,就算他根基不稳,怕是也不可小觑。张裔不放心地说道。
马谡闻言眉头一皱,不满道:君嗣公,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兴复汉室岂可畏难惧强?就算那曹睿是一时明主,但没个两三年,他怕是也难以稳固根基,故而这一年最迟两年间,就是我等北伐中原的天赐良机,不可迁延迟缓,误了大事。
幼常说的不错,这一两年内出兵北伐势在必行,若是贻误战机,我等必悔恨终身。杨仪也附和道。
听到两个后辈连着反驳自己,张裔也不以为杵,捋了捋胡须,笑而不语。
诸葛亮对三人所言不置可否,又问向他人:公琰、元俭、明之,你三人是何看法?
丞相,琬赞同北伐,不过今年肯定不是时候,粮谷军资仍需耗费时间筹集,最快也只有等到明年方可出兵。蒋琬拱手说道。
诸葛亮微微点了下头,又看向廖化,廖化道:丞相,某赞同公琰之议。
明之呢,你是如何想的?
杨清道:丞相,诸公说的都有道理,清也以为当在今后一两之间寻机北伐,不过目前军士、粮草、器械都未准备充足,所以我们还得再等一等。
不过,孙权已定下攻打江夏、襄阳两地的军略,下半年很是有曹魏头疼的战事,再加上要花时间理顺朝政,曹睿且得忙活一段时间,所有我等无须着急,当继续操练兵马,积累实力,然后北驻汉中,以待时机。
嗯,明之所言甚合吾意。诸葛亮抚须笑道:今年确须等待,待明年诸事完备,吾将亲率大军北上汉中,窥视关陇。
丞相英明。众人齐声赞道。
诸葛亮又道:此方略乃我大汉目前的绝密,诸君当严守之。
谨遵钧令。
议事已毕,众人各自回舍办公,独杨清被诸葛亮留下
try{ggauto();} catch(ex){}
,二人离开议事堂,回到了诸葛亮的公房。
明之啊,你这次出使东吴各项差事都办得漂亮,我已为你和费祎向朝廷请功了。甫一落座,诸葛亮就笑着说道。
多谢丞相!
诸葛亮嗯了一声,继续说道:天子已下诏,升迁费祎为侍中了。
文伟品性宽厚、才德兼备,又是天子东宫旧人,有他侍从天子,定能致君尧舜。
费祎这是升官了啊,还是天子近臣,可谓是青云直上了。他这个副使都这样,哪我这个正使岂不是也得挪一挪位子了?
不过这美事他也只能在心中想一想,以他现在的官职,不是大功,是不可能有提升的,毕竟他这几年升得太快,需要时间沉淀。
果然诸葛亮验证了他的想法,微笑道:至于你,这次虽然功劳不小,但朝廷不会就这么轻易地升你的官的,此中道理,想必你也清楚。
是,清明白。
不过吾却打算让你动一动,要知道将你从南中调回来,可不是让你呆在成都享福的。诸葛亮道。
我这叫什么享福,在您老人家的以身作则之下,我在丞相府天天忙得像狗一样好吧?杨清不满地嘟囔了一句。
你说什么?诸葛亮瞪了他一眼,似乎听到了他刚才的话。
杨清忙道:没有什么,我说任凭丞相吩咐,为国效力,在所不辞。
哼,你小子还别不乐意,这回虽不是升官,但给你的可是少有的好位置,外面不知有多少人想要还得不到呢。诸葛亮没好气地说道。
哦,什么官职这么抢手?
杨清来了兴趣,挤了个笑容,好奇地问道:嘿嘿,敢问丞相,不知是哪处官职?
诸葛亮不答,起身走到右侧的木架前,木架上正挂着一幅地图,杨清跟上去一瞧,却是汉中全境舆图。
汉中?杨清奇道。
诸葛亮用手中羽扇点了点地图,肯定道:正是汉中。
可是汉中目前哪有什么适合他的官职啊?
杨清有些不解,当前汉中两千石的官位都已有人,魏延以汉中太守督汉中军事,汉中与武都两郡交界的重镇临沮城则是马超族弟平北将军马岱驻守。除了这两个位置,汉中再无其他适合他的官职。
莫非是要我替代魏延和马岱中的一位?杨清只能这般想到,这是最有可能的安排。
吾意让你接任汉中太守。果然诸葛亮就是这个意思。
我任汉中太守?杨清吃了一惊,因问道:汉中太守不是魏延将军吗?我当了此职,那他去哪?
诸葛亮道:文长镇守汉中多年,颇有功绩,吾已表奏天子迁他为凉州刺史了。如此一来,汉中太守的位置就给你空了出来。
凉州刺史?虽然这算是升官,但实际上却是遥领的虚职,如此安排,魏将军不会有意见吧?杨清不安地问道。
魏延可是跟杨仪那厮是一个性子,都有一副极惹人厌的臭脾气,甚至杨仪作为文人还算好些,魏延这厮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关羽张飞等名将先后去世后,此人一向以军中头号大将自居,端的是目中无人。
汉中太守肯定比凉州刺史有实权,现在被自己替代,他日到了汉中与其共事难保不受针对。
诸葛亮看出了杨清的担忧,宽慰道:这你不用担心,毕竟是升官,文长还是颇为愿意的。况且吾之所以这般安排,原因有二。
顿了一顿,回到座位坐下,杨清也回了原位,敬听下文。
免费阅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om。68read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