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归来
报名的热潮来得快去的也快,毕竟这个事情只是和一部分人有关,报完名之后,就是等消息罢了。厂里给出的报名截止时间是九月十号,剩下二十天是筹备时间,最终决定办多大规模的活动,而这对于不结婚的人来说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而最不受影响的,估计就是农业方面的人员了,在派出农业方面技术人员之后的二十多天,也就是四月十号的时候,各个小组的人开始了陆续返回。这些人去了推广的地方之后,详细的调查了当地的一切情况,这一次的调查是远比去年更仔细的,去年调查的时候,还只是流于表面的调查,今年就完全不同了。
毕竟今年人员是非常多的,虽然每个农场估计将扩大到十万亩的规模,但每个农场分下来也有六十多人的团队,可以详细的分析各个农场的详细情况。就比如对当地的土壤、水文、大气、气候等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知道最适合当地的作物,要知道就算是在当地种植很久的作物,也不一定就是适合当地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黄豆,虽然黄豆的产量是非常低的,而且基本各地都能种植黄豆,从关外的白山黑水,一直到南方的群山之中,都能种。虽然都能种,但黄豆的产量却是天差地别的,比如有的地方黄豆亩产可以超过三百斤,而有的地方就只能有二百多斤,甚至有的地方产量只能达到一百多斤。
仅仅黄豆一种,差别就可能会达到一倍以上,要知道黄豆可是少有的不需要肥料的作物,不同的气候、环境就会造成如此巨大的产量差距,那么其他作物显然也存在这种情况,所以这一次由于人手充足,所以整个调查进行的非常详细。特别是对土壤、水文的研究,这时以前根本没有的,算是第一手的资料了。
而现在,这些人就在根据得到的数据,分析最适合当地种植的作物,最后根据这些作物,制定出最适合当地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可以说今年的推广将会更加的科学,也更加的有依据。当然这也是李昭对于未来农业发展的一种期望,毕竟将来以大农场模式存在的农业,是有实力聘请驻场农业专家的。
这些驻场的农业专家,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最终给出最适合当地农场的发展方向,同时在作物生长的各个环节,进行最科学的指导,对各种养殖进行最及时的监测,这样就能为农场的发展保驾护航,提产的同时降低不必要的损失。而不是如未来那种专家出行,还需要铺红毯,生怕弄脏了鞋一样。
随着这些人的回归,李昭去四合院吃饭的时候就经常听李父说:「这些专家种地就是不一样,我们平时种地也就上点粪,犁上一遍,然后播上种子,除草,看着干了浇下水,淹了就排下水,这些专家是真不一样,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改善土质,这土是什么样,不就是什么样吗?他们居然还能直接先改变土质。」….
其实这也不奇怪,今年推广面积的增大,不可避免的让这些专家遇到了盐碱地,这样的地方,不改变土质,是很难种植作物的,碰到了当然要想办法解决了。
李昭听了之后就会呵呵笑道:「这才哪到哪,现在是没有钱、物资投入,要是一切都充足,他们种地是真的能玩出花来。现在他们还在用土栽种,等咱们资源投入足够的时候,他们可是能够连土都不用,直接用水,甚至用雾来进行栽培,以后有您惊奇的地方呢,该表土质只是常规操作罢了,就看回报高不高了。」
对于这一点李父自然不信,而李昭也做出了行动,那就是搞无土栽培,这一样他正好有条件,楼顶的花园里,正好有养鱼池,他就直接搞了一个鱼菜共生的项目。他这个项目搞得很简单,但也算不简单,简单是用的方法简单,就是直接用铁皮做了不少水箱,直接放在架子上,然后将直接流回鱼池的水流进水箱。
然后再流回水池,当然水箱并不大,也就十公分宽、十公分深,李昭并没有做很大的,只是他在鱼池上放了四排,然后搞了三层,这样原本只有大概四十平的水池,愣是让他给搞出了四百八十米的种植水槽。育苗之后,将菜苗固定好后,李昭就找来了李父,让他看了一次,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每天都要去看看。
不仅是他,农业研究所的人员,从李父那里知道了鱼菜共生的项目之后,也是不时来访,毕竟他们主要和李昭住一栋楼,他们知道之后,基本上就将这里当成了一个观察点了,每天都会专门过来记录生长情况,还会经常将水带走进行化验,以监测生化特性,不过鱼菜共生确实是非常好的一个模式。
对于养鱼来说,其实很麻烦的一件事就是水里的氨以及无机盐增多的问题,有了鱼菜共生之后,这些对鱼有害的物资就能很容易的被菜吸收,从而可以给鱼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这样可以减少换水的次数,要知道鱼是相当脆弱的一种生物,水生环境发生巨变,非常容易导致鱼死亡,鱼菜共生就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
同时由于有鱼生活提供的氨以及无机盐,菜的生长也能加快,同时由于营养丰富,菜的生长还能更快、更大,而且产量也会非常可观,这也是这些研究人员到李昭家里搞观察的原因,而且他们还在农场也搞起了试验。
当然他们做的试验和李昭这里不同,他们是直接在鱼塘上面架设的试验装置,毕竟如李昭楼顶那样建鱼池,造价还是非常高的,而直接在鱼塘边上搞,等于说直接拓宽的土地,而且由于有无动力抽水装置,所以基本上除了铁皮,消耗就非常小了,当然铁皮的消耗也是很高的,但这个时代塑料太缺了,只能这样。….
当然李昭不止搞了一个鱼菜共生项目,他楼顶还剩下二百来平的地方,空在哪里岂不是浪费了,所以今年他也在农业研究所那边领了一个研究项目,当然是很简单的项目,就是搞杂交试验,试验的对象也很简单,那就是玉米,应该说没有比玉米更好杂交的作物了,玉米雌雄花是分开的,只需要到时间剪头就可以。
这也是李昭没有怎么搞过育种试验,研究所就给他选了一个最简单的,而且这个简单的,都还有人帮着他照顾,研究鱼菜共生的人,会顺手帮着他做试验记录,虽说试验名义上是他做的,说真的他是真的没有怎么干活。
很快时间到了十五号,外出考察的人员基本都回来了,这些人分成了一个个的小组,开始研究他们的检验数据,共同讨论,给出最适合当地发展的计划。当然他们还记得李昭的嘱托,那就是前期由于经历有限,不能直接搞太多的项目,最少一个农场除了种植之外,只搞三五样最好,多了不好管理。
当然如果他们发展起来了,有好的项目,他们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增加,但前期显然是少一点最好。虽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太多的项目势必让初期的管理混乱,项目少一些,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未来有人总结过,那就是很多企业,都是一招鲜吃遍天,而他们衰落,往往都是无节制的发展副业导致的。
李昭虽然不觉得项目多一定失败,但他还是希望早期的推广能够顺利一些,毕竟项目多了,也代表着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早期的时候,无论是九九八厂,还是当地的农场,都是没有能力派出多少技术人员的,不要忘了,明年还有更大规模的推广,这一轮推广实施之后,就只会保留少量技术人员维持运行。
而大多数技术人员,显然需要为明年的推广做准备,同时还要肩负起培训的职责,毕竟明年推广的规模太大了,这些专家可不一定有足够的精力搞指导。要知道现在一个专家基本上负责的面积是一千亩左右,明年就是三万亩了,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李昭肯定是希望农业研究所直接给明年的推
广打好基础的。
这一段时间,算是李父最忙的时候了,他接触生态农业最早,也是最早推广生态农业的,所以对于生态农业有着自己的理解。最近他就每天都在研究所里,和先回来的这些小组一起研究各个农场该发展什么项目,经过今天的研讨,第一批审核后的报告终于到了李昭的手里,李昭拿到后就开始了翻阅。
居凡世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om。68read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om